智能电梯让“电梯吃人”悲剧不再上演
电梯行业自动化保持平稳增长
近几年,中国电梯采购规模一直处于较高的增长水平,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城镇化政策与公共事业。尽管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对电梯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但新一届政府的新型城镇化政策、保障房以及全国大中型城市地铁和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可以弥补商品房电梯的下滑,总体来看电梯行业还将继续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二是旧电梯更新改造项目增多,电梯服务采购日益盛行。旧电梯自动化产品更新换代以及电梯后续的保养维修,甚至包括更换电梯的主要部件和控制系统等方面的服务也是电梯行业自动化市场平稳增长的一大重要助力。综上两点可知,中国电梯行业在未来的3-5年内仍将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其将会带动相应自动化市场的平稳增长。
数据显示,2014年电梯行业自动化产品市场规模约为7亿元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持约5%左右平稳增长,其中低压变频器应用比例最高,市场规模约5亿,其市场份额占总体份额的七成。业内预期,低压变频器和工厂自动化传感器等自动化产品在电梯行业应用会随着电梯行业的增长,也会有较大幅度增长,而整个电梯行业工控市场也将会保持平稳增长。
电梯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为加快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我国正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年的重要方向是智能制造,互联网+的核心是将互联网作为创新源动力,实现强大的融合性和可扩展性。而企业需要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
随着电梯工业4.0时代的到来,“智造”是未来电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电梯“智能化”是一个宽泛的话题,涉及到电梯行业的各个领域。比如电梯的控制系统、运行速度、安全维保等都需要完善创新。在高速电梯市场,目前国内80%左右的电梯都是中低速电梯,高速电梯市场占据比例并不高。
目前,许多电梯企业都在布局高速电梯市场,因为高速电梯代表了市场前沿技术,是市场的顶端!虽然高速电梯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技术,但是一旦这些技术成熟之后,反过来可以应用到中低端电梯领域,这是一个很好的开拓领域。
此外,未来电梯市场对电梯安全性、舒适性已经臻于完美,随着更多新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到新电梯上,那么,以前安装的电梯怎么办?随着国家对电梯安全管控的引导,电梯检测智能化发展,用智能系统来完善电梯市场的“更新换代”,达到良性循环,这也是电梯行业一个值得关注的市场。
电梯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不仅体现在生产智能化,同时也体现在用户体验的智能化。智能电梯采用智能操作系统,彻底颠覆传统电梯的操作流程,我们只需选择目的楼层,便可一次完成呼梯、确认电梯、确认楼层等操作,方便用户操作,还能有效的分散乘梯人群,节约时间,这是是未来电梯发展的一个方向,可用于住宅,写字楼,购物中心等人流量较大的建筑。智能电梯儿童和老人的乘坐安全上有一定的保障。例如,当电梯快到达终点时,会有一个速度减缓的过程,不会骤然停止,避免因惯性而跌倒。
上海启用“智能电梯”物联网2018年入网10万台
数万台电梯连接入网,一旦发生故障,就能实时上传中央控制中心,锁定“病灶”来源,还能通过传感器,远程自动“体检”,预警亚健康状态……近日,一张全新的“智能电梯”物联网在上海三菱用户服务中心启用,标志着申城正在加快构建“智慧城市”、“安全城市”的脚步。据了解,目前全市已有4万台接入物联网的智慧电梯投入使用,到2018年将增加到10万台以上。
电梯安全一网监控
上海是世界上电梯保有量最大、密度最高的城市。2003年至今,上海电梯总量年均增长率在12%以上,全市已有17.5万台在用电梯。其中,使用年限超过15年的电梯达15500台,超过10年的电梯也有37000万余台,有的甚至“带病”运行。
作为特种设备,每台电梯法定每月保养2次,但真正能做到的却不多。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目前90%以上电梯企业的售后维保、巡检方式,仅依靠一支笔、一张纸的方式进行,很多时候,一些例行保养往往只是轻描淡写地“打个勾、走过场”,有用的笔纸记录信息还无法快速查询、检索和分析。
为了消除这一隐患,申城近年来全力打造“智能电梯”物联网,其配套的物联网芯片和模块,新装电梯可直接嵌入,在用电梯也可方便加装。根据现已投入使用的系统运行原理,电梯的远程监视系统可通过专用接口直接与电梯控制系统连接。技术人员借助这一系统,可以监测网络内每部电梯的数十个状态参量。
一旦某台电梯有事,远程中心的“地图”大屏即有显示,在第一时间完成故障远程诊断,让维修人员足不出户也能快速了解电梯“病情”,现场维修“对症下药”。并且应急救援人员还能借助这一系统实时了解电梯内乘客的状况,及时为电梯内的乘客提供安全保护知识。
据了解,全新的“智能电梯”物联网已在位于昌化路上新建的上海三菱电机大厦内启用。这里也是上海市110电梯联动救援中心,承担着上海每天100多起电梯应急救援任务。
新技术改变保养模式
除了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能够通过电梯内传感装置远程传输的数据,快速响应“对症下药”外,“智能电梯”物联网的最大亮点还在于能向服务中心实时传输自己的“健康状况”。例如,可检测到包括电梯开关门次数、钢丝升降次数等指标,通过这些数据分析,技术人员就能判断这台电梯什么时候该换哪些零部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安装的电梯已经进入老龄化甚至超老龄化时期,但大部分仍在使用。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包括零部件磨损严重,维修及保养成本很大,既不安全,又费人手。”质监部门一位电梯安全专家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老旧电梯单靠电路连接,没有信息网络,一旦出现问题,只能由维修人员到现场一项项检测,应急维修后电梯暂时能够正常使用,但其中暗藏的安全隐患却很难检查出来。
而运用了物联网技术后,不但改变了机器的运作模式,也在改变着人的作业方式。“以电梯一线维保人员为例,只需手持移动终端,就能和中央远程监控几乎保持同步,第一时间知晓所辖社区电梯故障,并接受系统派发的任务”。据参与“智能电梯”物联网建设的专家透露,今后远程监控中心还能及时监督维保现场,电梯维修是否按部就班,安全规程是否一一落实。
更神奇的是,“智慧电梯”物联网还能主动“发起”检测,找到潜在风险。以电梯制动器为例,系统会在凌晨向“智慧电梯”下达指令,暂停使用、保持无人,然后进行刹车验证试验。测试过程中,电梯马达会在系统控制下施加转矩,模拟电梯在超载情况下加力升降,若发现制动器无法使电梯在指令楼层停下,就会发出“预防性保养”提醒,防患于未然。
联网规模将增至10万台
“智慧电梯”应用作为申城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关系着城市不断“长高”过程中百姓上上下下的公共安全。据本市相关部门透露,随着新一代电梯运行状态安全监控系统铺开,上海“智慧电梯”计划到2018年还将增至10万台以上。
然而,作为当前电梯安全监管物联网,“智能电梯”技术在复制推广过程中,必将面对许多仍待攻克的难点。例如在社区、楼宇推广时,将面临成本是否能被业主接受的问题。如何既能保障设备安全,又能兼顾高科技系统的安装和使用成本,必将考验监管部门的智慧。
近年来,申城已先后建起了一道道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安全防火墙,在物联网推广方面已有经验。比如浦东机场已经建成全球最长的电子围界,安防系统全长达到27公里;将本市5000多家消防重点单位联网,以及危化品运输、烟花爆竹流向的联网监管等等。
据负责申城物联网系统建设的市经信委透露,目前上海已成立智慧应急产业联盟,下一步将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推动应急产业发展。同时,将加快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应急产业发展,将“智慧”和应急融合在一起。
华北最大智能电梯生产基地落户青岛高新区
青岛财经日报
7月3日,澳大利亚伊士顿电梯有限公司和青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香港)大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设的青岛国投伊士顿电梯产业园项目举行签约仪式。
记者在仪式上获悉,此次签约的青岛国投伊士顿电梯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近6个亿,坐落于青岛市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产各类电梯1万台,预计实现产值达到30亿,将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智能电梯生产基地。
6亿元打造智能电梯产业链
在签约仪式上,青岛国投伊士顿电梯产业园项目合作三方表示:将根据“两化”融合要求,按照工业4.0的理念,借“中国制造2025”东风,凭借伊士顿电梯自动化技术优势,积极构建电梯物联网安全管理平台,把选型、制造、供应、设计、物流、维保等各个环节集合在“C2B+O2O”伊士顿智能制造系统之中,打造智能电梯柔性供应链,为广大客户提供个性化、高品质、安全可靠的现代化、智能化电梯产品,填补电梯行业高端装备智造空白。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近6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产各类电梯1万台,预计实现产值达到30亿,将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智能电梯生产基地。
澳大利亚伊士顿电梯集团董事丁浩为记者介绍,项目达产后可生产伊士顿ELS-3物联网安全管理系统、4.0m/s高速电梯、观光电梯,乘客电梯以及澳大利亚专利技术侧置式电梯等。在生产制造方面,按照“工业4.0”的概念,引进“互联网+”的高端装备制造理念,建立、开拓山东市场,辐射京津冀区域,填补市场的空白点。同时,还将设立独立的“伊士顿电梯工程技术学院”满足专业人才需求。
我市高端装备智造再添新军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的电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递增31%,2014年的年产量超过了世界新梯总量的1/3,中国大陆为世界电梯生产能力最强的地区和全球最大的新梯市场。据中国电梯协会秘书长张乐祥介绍,目前中国市场对于电梯的总需求量达到每年64万台,而山东地区每年的需求量约5万台。此次在青岛投资兴建生产基地,对于打开山东市场、为电梯行业注入新的生机意义非凡。
据悉,澳大利亚伊士顿电梯集团是澳洲政府大力支持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拥有大量国际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青岛市高新区高度重视此次合作项目,支持和服务项目的建设和发展。青岛国投伊士顿电梯产业园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填补华北地区在智能电梯制造业方面的空白,也标志着中澳两国将在青岛开展更深层、更广泛的经济和技术交流合作。
青岛国投公司董事长张世斌表示,在中澳两国日前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大背景下,引入澳大利亚伊士顿电梯集团和大同发展集团在高新区共同打造青岛国投伊士顿电梯产业园,这符合我市对于高端装备制造的总体规划,也符合高新区1+5产业的规划定位,是青岛国投对接国际资源,利用资本杠杆力量整合优势产业的有益尝试。
据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以及技术专利的世界一流电梯生产基地,对青岛市高新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并对高新区产业集聚、优化产业结构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张世斌还对记者透露,产业园将建成120米的观光塔,也会成为高新区独特的景致。
仪式上,投资方和高新区签订了入园协议;并和本项目的高级合作伙伴中粮置业以及招商银行(博客,微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